随着工作越来越忙,出门旅游的时间也越来越有限,长途旅行一年也不能奢望有几次了,所以更多的时候只能选择周末的短途旅游,特别是能够一日往返的那些景点成为了首选。翻开地图,以上海为中心找寻着自己还未曾去过的周边景点。说实话,上海周边的江浙平原地区,自然景色极少,除了钢筋水泥的城市,最多的景点就要数密布水网的江南水乡古镇了。
我准备发布一系列游记攻略,整理上海周边的各种古镇,入选标准有三条:
1.从上海市区出发,能够一日往返,适合周末出行。
2.免费游玩,无需购买大门票。
3.小众景区,游客相对较少。

本文是上海周边江南小众古镇搜罗系列的第一篇,专注介绍上海境内的各个大小古镇和老街,由于上海市区早已城市化,昔日的古镇几乎已经全都被高楼取代,因此上海绝大部分的古镇都分布在郊区,以下是其中较有历史且保存相对完好的几个。

枫泾古镇

枫泾古镇位于上海的金山区,这里几乎是上海境内距离市区最远的古镇了。事实上,它和浙江省的嘉善市仅一条马路之隔。在古代,这里处于吴国和越国的交界处,素有吴越名镇之称,而现在这里则是上海市的西南门户。

在上海现存的水乡古镇中,枫泾古镇的规模算是比较大的,历史也相对比较久远。如果是平日周末来枫泾的话,能看到小桥流水的安静水乡景象。

虽说江南古镇,四季皆可游玩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春天绝对是最佳时节。

白墙碧水,绿树新芽,是水乡最和谐的搭配。

古镇最西南的一片区域是纯住宅区,没有店铺,在这里可以体验比较纯粹的水乡风貌。

岸上的人家张灯结彩,河边的绿树开满红花

在这里游玩的时候,周围只有镇上的居民,整片区域仅有我一个游客,闯入了他们的慢生活。

古镇的主干道分成三段,南大街、中大街和北大街。越往北走,商业化程度越浓。

整个古镇最热闹的地方位于枫泾三桥区域,三桥指的是竹行桥、清风桥和北丰桥这三座桥。这里正巧是两条河道交汇的十字岔道口。

枫泾古镇的所有主要建筑和道路,都沿河而建,可以选择沿河漫步,也可以乘船游览。

主要的商业区都以三桥区域为中心发散开,越远的地方,越归于平静。

周末时间,河边小路上并没有很多游客,街上很大一部分人,都是本地人,由于靠近嘉善,枫泾话和嘉善话非常像。

个人觉得枫泾最美的还是枫溪长廊,远看十分好看,这样的长廊在水乡古镇其实并不少见。

河道的密布,使得大大小小的桥,成了这里的风景,这里最老的致和桥,始建于元代,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。

但大部分的桥,都是经过翻新重建的,看上去都比较新。

新场古镇

新场古镇位于浦东,原是南汇地区四大镇之一。在南宋时期,下沙盐场南迁,人们在这里开辟新的盐场晒海盐,于是得名新场,由于海岸线逐渐向东推移,这里便形成了盐民居住和交易的市镇。由于当年下沙盐场产量是这一地区最高的,盐业的发展使得新场古镇在当年相当繁华,甚至一度超过上海县城,但由于盐业没落和战乱的原因,这里才逐渐衰落,不复当年盛景。如今的新场古镇景区,游览区域以洪福桥为中心,呈十字状发散。

新场古镇并不大,慢慢游玩的话,一个小时就能把整个古镇转遍,古镇中心的洪福桥附近,是古镇里最热闹的地方。

这里并不像其他水乡景区那样水网密布,桥下的这条河,是景区里唯一的河道,因此这里也没有游船游览服务。

河面相当平静,如同镜子一般。

寻常的周末里,河边的游客不多

河边是当地的民居,虽没有整齐统一的规划,但烟火气够足。

在这里,能看到传统的糖画制作,只不过看的人比买的多。

虽然古镇上没有什么大型的名人花园故居,但是即便是一些看似普通的老宅屋檐下,也能看到一些精美的雕刻,相比之前这里的主人,并非等闲之辈。

古镇南边有一座三世二品坊,最初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太常寺卿朱国盛建造的,以纪念其一家三代都是官居二品的朝廷要员,可惜的是这座300多年历史的牌坊在1974年被拆除,直到十几年前,才又重新被仿制复原。

古镇内主要街道两边的商业气息比较浓,但也不至于过度

在街角总能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,让人放松心情。

在游览的时候遇到两个弹琵琶的孩子在路边演奏,引得路人纷纷驻足围观。婉转的古风乐曲与这古镇风景搭配起来显得相得益彰。

召稼楼古镇

召稼楼,位于闵行区的浦江镇。这里是作为上海古代的垦荒中心而发展起来的,明朝工部右侍郞谈伦,曾在此建楼鸣钟以召农耕,因此这里得名“召稼楼”。召稼楼作为景区发展起来,是2000年之后的事了,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,这里的老旧建筑被重新翻修。

虽说是“修旧如旧”,但是这大部分由新房构成的古镇,貌似只做到了形似。不远处的高楼建筑,其实与古镇有些格格不入。

古镇中一条河横穿而过,古镇上的主要街道都分布在河两岸。

总的来说,召稼楼的特色绝对不是风景,去那里的人应该是冲着满大街的南北小吃去的吧。

练塘古镇

练塘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,上海人说起练塘,第一反应绝不会是这座古镇,而是练塘出产的茭白。茭白可谓是这里最出名的特产,甚至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。

练塘古镇如同上海的其他古镇一样,作为景区来说可游览面积都不大,主要游览区域都集中在河两岸。

古镇被老朱枫公路分为两部分,西边的商业化气息更浓一些。

这里也属于近些年才开始保护起来的历史街区,所以许多建筑都比较新。

如果再向西走一段路,商店逐渐变少,河道两边也逐渐能看出一些历史的痕迹。例如这座古桥基本就还保留着之前的样子。

虽然也是后来重建的,但桥面的石板还留有岁月的痕迹。

练塘古镇中,老朱枫公路以东的半边,商业化气息就要淡一点了,这里大部分都是居民住宅。只不过靠近河岸的房子,被重新修得风格更加统一。

游览练塘古镇,最多只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,可以看的景色不多,但是游客也不多,如果想在哪个周末找个安静的古镇坐坐,这里也许是不错的选择。

金泽古镇

金泽古镇,也许不少上海人都没有听说过这里,它位于上海青浦区,是上海的西大门,也是上海唯一与江苏(苏州吴江)和浙江(嘉善)交界的镇。要不是外公的某个亲戚曾住在这里,也许我也不知道这里的存在。如果要我说出一个上海地区最原生态的古镇,那绝对非金泽古镇莫属。

一般来说,江南的古镇里都会有寺庙,金泽也不例外,颐浩禅寺是这里最大的寺庙,这座寺庙始建于宋代,名字取自南宋宰相吕颐浩,它是全国唯一一座以当年宰相名字命名的寺庙,这里本是吕颐浩最初为自己退休后筹建的一所私宅,后来弃宅为寺,便名为颐浩禅寺。这座寺庙当年是江南最大的寺庙,鼎盛时曾经占据半个镇的面积,超过杭州灵隐寺,但在抗战期间,这里被日军完全炸毁,直到1992年才复建,但规模早已不及当年。如今的金泽古镇,景区主要分布在金泽镇内南北向的一条主要河流两边。与其他我所去过的江南古镇都不一样的是,金泽古镇的景区内没有商店!即便有,也就只有满足当地居民需要的社区杂货店存在,这是我去过的商业气息最淡的古镇了,以至于我游览古镇时正值中午时间,景区连一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。。。如果需要找饭店,或是稍大一点的商店的话,必须到古镇外的金溪路上才有。

古镇内的唯一商业服务,就是古镇内河道上的游船了,只是这里的游船还不是景区统一运营的,还是归船工私有,方便的是看到河面上的船,只要有空位,基本是招手即停。

金泽古镇里,并没有什么名人故居,也没有多少名园古迹,有的只是河边的参天大树,还有河边生活的当地人家,当然了,河边的建筑也是五花八门,没有整齐划一的规划,但却是古镇内原来的样子。

古镇河边唯一“漂亮”的房子属于金泽工艺社,这也许也是古镇里最新的房子了。

金泽古镇并不如其他古镇那般出名,也不如其他古镇那般高调,古镇门口没有巨大的镇名招牌,景区内没有各种商贩的吆喝,大概是缺少宣传的缘故,即便是五一长假期间,景区里的游客也很少。

在安静的景区内,走在河边,都能清楚地听见游船上艄公眉飞色舞地给游客讲解金泽古镇的历史,自豪之情溢于言表。

古镇被金溪路分为南北两边,南边大多河岸边是石板路,然后才是房屋。而北边的名居大多临河修建。

大多数的民居,还保留着上个世纪的模样。

金泽古镇,地处三省市交界处,水路错综复杂四通八达,这里被称为江南第一桥乡。据史料记载,金泽原有“六观、一塔、十三坊、四十二虹桥”,且“桥桥有庙、庙庙有桥”,如今在金泽几乎每座古桥边,仍有人烧香祭拜。全镇现存古桥21座,是上海保留古桥最多的镇。

镇南这座不起眼的拱桥,名为迎祥桥,没想到竟是一座元代古桥。迎祥桥造型非常特别,没有栏杆,没有台阶,桥面平滑,这样的造型是典型的元代桥梁设计。

在金泽的“四十二虹桥”之中,最大的两座桥被称为姐妹桥,镇南的普济桥,是其中的“妹妹桥”,它是一座宋代的单栱石桥,它的拱圈砌置,与河北省著名的赵州桥相同。

由于这座桥历代修复次数较少,所以桥身仍保留了当初建桥是使用的紫沙石,散发紫色光彩,特别是雨过天晴,阳光照射在桥上,紫石光泽晶莹,像一座宝石桥。

镇北的这座万安桥,则是姐妹桥中的“姐姐桥”,它不光是金泽最大的一座石拱桥,也是年代最久远的一座,比普济桥更早。这两座姐妹桥,不光造型差不多,而且修建年代也比较接近。原来桥上曾有亭子,经历明清时期的多次重修,现在亭子已经看不见了。

天王阁桥,得名于桥边的天王阁庙,有着江南少见的三连拱结构,桥面上更有各种八仙过海的浮雕。

与上海其他古镇那些新建的“古桥”相比,金泽的这些带着历史气息的古桥,让这里不愧于第一桥乡的称号。

州桥老街

嘉定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,但由于城市化的发展,众多古代建筑早已被高楼大厦替代。于是,在地图上是找不到诸如“嘉定古镇”之类的地方的。如果观察嘉定老城区的地图,不难发现嘉定老城周围有一圈完整的圆形护城河,城内水道交错,旧时嘉定城的中心,便位于水道的交汇处,这里现在被称为“州桥老街”,大概是由于面积所限,这里没有被称为古镇,而是老街。

虽然地处嘉定城中心,但是周末午后的州桥老街还是比较安静的。

老街以南,大多是一些复原的明清风格建筑,其中不乏一些名人故居。

州桥老街内最显眼的建筑,莫过于这座法华塔了。

这座塔始建于南宋,当时这里还叫“练祁市”,之后嘉定设县,县城以法华塔为中心建设,所有东西南北的大街都在法华塔交汇。

法华塔在历代几经修缮,现在看到的塔身是在90年代按明代样式重修的。

法华塔院内,是两位嘉定名人的生平陈列室,一位是中国近现代外交家典范顾维钧,另一位则是政治家、实业家胡厥文。

法华塔周围无寺无庙,就这样独自矗立在闹市中心

法华塔周围的街道,都是嘉定最初的几条大街。

老街的地下,至今还留有明清时期的道路和排水系统。

老街依着练祁河而建,嘉定地区的旧称“练祁”就是因这条河而来。

州桥老街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,也没有什么特色。也就是一般的商业街,加上看上去比较老的房子。

景区内所有我认为比较好看的角度,还是缺不了这座法华塔。

练祁河以南的大片区域都是一些仿古建筑,虽然是后来建的,但是因为人少,所以走在其间也比较安逸。

南翔老街

南翔,是嘉定连接上海市区的门户,也是上海四大古镇之一。南北朝时期,白鹤南翔寺在这里建成,于是古镇因寺而改名南翔。
南翔既然是因寺得名,可见这座寺庙,是这里曾经最重要的建筑。这座寺庙始建于梁朝,唐朝时期达到规模鼎盛,寺庙后来改为“云翔寺”,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。历史上的云翔寺,因为天灾人祸被毁,原址如今只留下寺前的双塔。而这双塔已经成为了南翔老街的标志了。

如今云翔寺被重建,位于原址附近,规模已不及当年的十分之一,但面积仍占到整个南翔老街的一半。这是江南地区第一座仿唐式寺庙,所以第一眼看到这座寺庙的时候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,大概是因为唐代风格的现在已经不多见了。

进入云翔寺,其实最吸引我眼球的是两座阙楼风格的钟楼和鼓楼。

唐风的建筑,相对明清时期的建筑来讲更加宏伟霸气。

虽然我不信佛,但是光就建筑而言,云翔寺就值得一看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座寺庙是免费开放的(其实我对寺庙收门票这件事,一直不大理解)

相较于云翔寺而言,南翔老街的街道就没有太大特色了。

河边的建筑全部都是商铺。

老街可以说是一个美食街,但街上的美食其实也没什么南翔特色。

七宝老街

七宝老街位于闵行区的七宝镇内,这里是距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老街了。

说起七宝名称的由来,还要从这座七宝教寺说起,这座寺庙在五代之前名为“陆宝庵”,吴越王钱镠来到这里,赐“金宝莲花经”为第七宝(陆的谐音为六),从此这座寺庙改名为七宝寺,宋初,七宝寺搬到这里,周围形成的市镇便因寺得名,称为“七宝镇”。历史上,七宝寺毁于清末太平天国的战火,抗日战争后更被夷为平地(原址在七宝二中的位置),现在看到的这座七宝教寺,是在2002年重建的。

寺庙没有太多特别之处,虽说是汉唐风格的建筑,但是建筑材料全部使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,与传统的砖木建构的古寺大相径庭。来到七宝寺的时候,正值寺里举办道场,百来号人一起在大雄宝殿里诵经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遇见,远远就能听见,挺震撼的。

寺院中最显眼的建筑,就是这座七宝塔了,全名叫“七宝琉璃玲珑塔”,因为也是02年的时候修建的,近看,还是挺“现代”的。

七宝老街距离七宝寺很近,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。

老街最有特色的地方在北门牌坊这里,这里也是老街上仿古建筑最集中的地方。

七宝老街的牌坊和不远处广场上的氽来钟遥相呼应。

牌坊标明了老街的年代,可以追溯至北宋年间,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。

氽来钟是七宝之一,其余六件是:飞来佛、金字莲花经、神树、金鸡、玉斧、玉筷。

一条蒲汇塘横穿而过,将老街分为北大街和南大街。

老街的石桥上永远都是人挤人。。。

之前我认为下图的角度七宝老街最佳的拍摄角度,但是最近去老街的时候发现远处的七宝塔被大树的树叶遮住了,少了七宝塔的点缀,逊色不少。

下面是16年在相同的角度拍。感受一下。

抛开天气因素,差距还是挺大的。

我们说的七宝老街,其实就只是一条街,以蒲汇塘为界,南边的叫南大街,北边的叫北大街。

南大街主要售卖食品,以饭店、小吃店和食品店为主。北大街则主要售卖工艺品、旅游纪念品和服装。在这里,经常会看到“蒲溪”两个字,因为在蒲汇塘边,所以七宝镇才会有蒲溪的别称。

因为只有一条主要街道,所以这里人流比较集中。如果转到边上的岔路,人就会少很多。

相对来说,七宝老街在上海的古镇和老街中,规模是最小的,基本一小时就能玩遍。虽然有千年历史,但是真正保留下来的东西已经不多了。

朱家角古镇

要说上海最大最有名的古镇,大概非朱家角莫属了。本来我并不想将它放入这篇文章,因为在上海的景区里,它不够冷门(遇到小长假,必定人满为患)。但作为上海地区古镇的代表,姑且还是在这片文章的最后介绍一下。
作为上海四大古镇之一的朱家角,位于青浦区的淀山湖畔,这里是上海境内保存最完整的水乡古镇了。

与上海地区其他古镇内(仅限景区内)一般只有一到两条主要河流不同,朱家角古镇内水网密布,虽然号称“东方威尼斯”有些过,但是在上海地区算是最密集的了。

虽然朱家角古镇的规模在上海是最大,但是相对来说,游客也是最多的,即便在普通的周末,游客也很多,从狭窄河道中密集的游船数量就可见一斑。

极高的商业化程度,导致古镇中心区域几乎没有本地居民居住,全是商店、饭店。与其说是江南古镇,不如说是江南古镇风格的商业区。

与其他古镇中的小桥流水不同,朱家角的标志是这座放生桥,由于漕港河比较宽,又是当年漕运的主要航道,因此横跨宽阔漕港的放生桥修建得比一般的桥都要大。

这座五孔石拱桥是上海地区最大、最高、最长的石桥,修建于明代,现在号称“沪上第一桥”。即便放眼整个江南地区的所有古镇的古桥,放生桥的规模都是最大的。

当年,每逢农历每月初一,当地僧人都要在此放生活鱼,放生桥的名字由此而来。

漕港河将朱家角古镇分为南北两部分,镇内所有的河道会在放生桥附近交汇,因此这里自古便是繁忙的码头,只不过当年的漕运码头变成了如今的游船码头。

来到古镇北边,绿树成荫,更让人舒服。

个人认为古镇北边的风景是要优于南边的,但不知为何,始终觉得朱家角少了一点江南古镇安静的味道,也许这就是商业化和如织的游人造成的弊端。

古镇美食

上海在过去属于苏州,因此上海古镇中许多传统美食,其实与其他江南古镇都很相似。

南翔小笼

南翔小笼诞生已有100多年历史,当初创始人黄明贤对市面上售卖的肉馒头进行改良,“重馅薄皮,以大改小”,并使用不发酵的精面粉制作面皮,馅料中加入了肉皮冻,因此蒸熟之后汤汁丰富,根据上海人的口味肉馅中还加入了糖,所以吃起来甜甜的。
南翔小笼最初在古漪园售卖,获得巨大成功,于是进入上海滩,成为现在家喻户晓的小吃。在经过一系列的改良之后,当初的“南翔大馒头”,名称也变为“古漪园小笼”,直到现在被称为“南翔小笼”。
对于来上海的游客,大多只知道城隍庙的南翔馒头店,而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说,最正宗的南翔小笼绝对是要去南翔吃的。

南翔的古漪园餐厅,开在古漪园门口,距离前面提到的南翔老街不远。

整个大堂比较拥挤,摆满了大圆桌,食客(大多是上海人)络绎不绝,拼桌是常有的事。在上海,包子被称为馒头,所以南翔小笼包在上海被称为南翔小笼馒头(这也是为什么城隍庙中的那家小笼包店被称为“馒头店”),小笼馒头通常以笼为单位售卖,在古漪园餐厅,最受欢迎的有两种口味,一种是下图的鲜肉小笼,一笼16只,纯肉馅。

另一种则是蟹粉小笼,一笼八只,肉馅中加入蟹粉。

小笼包与上海的其他两种传统小吃生煎和锅贴一样,都需要蘸着醋吃,另一个共同点是,它们的馅料中都含有肉皮冻化成的汤汁,刚蒸熟的话,汤汁会比较烫,吃的时候要小心,一般来说,先在外皮上咬破一个小洞,吹一吹然后再吃。

鲜肉笋丁烧麦

凡是在上海的古镇,售卖的烧麦大多都是这种鲜肉烧麦,不同于传统意义上以糯米为主馅料的烧麦,鲜肉笋丁烧麦的皮更薄,馅料中除了肉糜和笋丁之外也会加入肉皮冻(与南翔小笼包一样),这样蒸熟之后,烧麦中也会有汤汁。因此这种烧麦虽然个头小,但是味道及其鲜美。

丁蹄面

在上海的古镇中,面馆是最常见的,本地面馆一般售卖的都是苏式细面,面本身没有太多特殊之处,区别最大的在于浇头,比较有特色的有枫泾古镇的丁蹄面,丁蹄作为枫泾四宝之一,曾今获得两次世界博览会金奖,丁蹄切薄片作为浇头放入热面汤中之后,肉冻化开,面汤更加鲜美,肉也入口即化

实用信息

以上是上海境内大多数成规模的古镇老街,应该已经总结了绝大多数,也许会有少部分规模较小的古镇老街没有囊括。以下是一些实用信息:

枫泾古镇

从上海市区前往枫泾古镇,乘坐公共交通大致有两种方式
1.乘坐地铁前往锦江乐园,乘坐枫梅线,在枫泾牌楼站下车,票价12元
2.乘坐火车到达金山北站后,乘坐枫泾7路或者朱枫线到达枫泾。
个人比较推荐第一种公交的方式,价格低,换乘走路少,班次多,缺点是节假日可能会遇到高速拥堵。
枫泾古镇大部分区域都可以免费游玩,但是金圃宅地、丁蹄作坊、婚俗馆等特定景点会收取门票,门票50元。

新场古镇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地铁至16号线新场站下车,换乘公交新芦专线/628路/1068路,都可到达。
新场古镇没有收费景点,因此不用购买门票。

召稼楼古镇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地铁至8号线沈杜公路站下车,换乘闵行10路/175路,都可到达。
召稼楼古镇大部分区域都可以免费游玩,景区中的礼园需要收取门票(20元)

练塘古镇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地铁17号线至朱家角站下车,换乘青小线/青枫专线/青蒸线,都可到达。
练塘古镇没有收费景点,可以免费游玩。

金泽古镇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地铁17号线至东方绿舟站下车,换乘青金线/青金线区间,都可到达。
金泽古镇没有收费景点,可以免费游玩。

州桥老街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地铁11号线至嘉定北站下车,换乘嘉定1路/嘉定9路/嘉定12路/嘉定13路/嘉定62路/嘉定68路/嘉定69路,都可到达
州桥老街没有收费景点,可以免费游玩。

七宝老街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9号线至七宝站下车,即可到达。
七宝老街有部分收费景点,门票15元(意义不大),老街街道可以免费游玩。

南翔老街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11号线至南翔站下车,换乘62路沪唐专线/嘉定115路/嘉定119路/嘉定129路,都可到达。
南翔老街大部分区域都可以免费游玩,檀园需要收取门票(30元)

朱家角古镇

从上海市区出发,乘坐地铁17号线至朱家角站下车,即可到达。
朱家角古镇的主要街道都可免费游玩,部分景点需要收取门票,景区联票60元,可以游玩课植园、圆津禅院、朱家角邮局等景点。

关于江南古镇搜罗系列

在动笔之前,本来是想写2019年春游记的续集,但是对于古镇游,一次游玩可写的东西不多,转念一想好像类似江南古镇搜罗的文章很少,于是将将今年和这几年去过的江南古镇写成合辑,既是游记也是攻略。
上海篇只是古镇搜罗系列的第一篇,原本从来没想过上海也能有这么多古镇老街可以写,虽然上海的大部分古镇比不上苏浙的那些名镇,但是毕竟里上海近啊。。。后续还会有其他的江南古镇合辑更新(苏州等等。。。),敬请期待!

如果你对我的游记和攻略感兴趣,欢迎关注我的网站并阅读我的其他游记

滚动至顶部